大学生兼职多样化 校园代理大行其道
日期:2016-07-28 浏览:846
学费不断上涨、就业压力不断增加,面对严峻的现实,一些在校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。在吉林省一些高校,大学生兼职已呈多样化,“校园代理”渐渐被大学生们看好。
“校园代理”大行其道
什么是“校园代理”?简单地说,就是校园学生用品的代理销售商。
事实上,在有些高校,“校园代理”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。商家往往以“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、产品市场大、利润高”来吸引在校学生代替商家在学校直接销售某种商品,酬金一般按销售产品的数量提成计算。
对不少学生而言,借助自己在学校的人际优势和对校园市场的了解,在业余时间赚点生活费,未尝不是件好事。
销售IP卡、MP3、考研书籍……五花八门的“校园代理”业务在吉林一些高校校园大行其道。
“这是我第一次挣钱,很难忘”
北华大学大四学生高健做“校园代理”已经两年多了,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,他说:“大一下学期的一天,我在校园的宣传板上看到一则‘校园代理’的广告,是送牛奶工作,当时我不太明白什么是‘校园代理’,只想着能为家里减轻负担,也想锻炼一下自己,于是就去干了。那年冬天比往年都冷,我一个月送了108袋牛奶,挣了十元八角钱。虽然挣钱不多,但得到了锻炼。这是我第一次挣钱,很难忘。”
高健渐渐做起“校园代理”,代售IP卡、考研书籍、校园小灵通、电脑、校园相册等。如今高健不但不用家里拿钱交学费了,反而经常往家里寄钱,贴补家用。
有的学生通过当“校园代理”渐渐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。“我们也吃过亏。”一位同学说,“有的公司不讲信誉,讲好的价钱到时不给了,有的公司采取威胁手段,企图让我们放弃自己的利益等等。现在我们成熟了,以前不知道签合同,吃亏后长见识,知道得签合同。”
当“校园代理”要擦亮眼睛
有关人士指出,做“校园代理”虽有“好处”,但并非人人可以效仿。有的同学不注重市场调查,出手盲目,结果只能赔本。
吉林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负责人说,对于商家而言,“校园代理”无疑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形式。
由于“校园代理”和商家之间联系松散,这种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。首先,大多数大学生初涉商海,经验不足,缺乏自我保护意识,出现问题后不知如何处理,容易上当受骗;其次,“校园代理”多由商家直接供货,学生自己根本不能控制商品质量,一些产品的售后服务更是难以保证,由此造成的购物纠纷屡见不鲜。
法律界人士也提醒大学生,在做“校园代理”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!如遇到类似以招聘“校园代理”为名骗取中介费的情况,应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。